「42Talk」是一档由 42 号车库打造的面向新能源车主的线上聊天节目,希望这些真实车主声音可以帮助你买到最合适的新能源车。
42Talk,发现最真实的车主之声。
本期嘉宾:
- 沈先生,上海,80 后,问界 M9 Ultra 五座增程版车主,2024 年 6 月提车
- 于先生,广西,90 后,理想 L9 Max 2022 款车主,2022 年 12 月提车
(播客版内容请移步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至小宇宙 APP 「42Talk 频道」)
他们眼中的它们
车主如何评价自己车
Laven:
你们对自己的车有什么评价?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于先生:
我觉得理想 L9 是比较符合我家庭使用场景的一辆车。
首先,它的座位数足够多。我们家虽然也很多别的车,但全尺寸的车目前也就这一台。
除此之外,理想 L9 整车的质感十分出色、智能化程度也很高、能源形式和我的使用场景非常适配。
关于理想 L9 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是它的能源形式,既可以用油,又能够用电。
Laven:
你还有哪些车?
于先生:
我们家有一台 ID3,还有一台油车。ID3 是结婚的时候我送给我老婆的,所以平时是她在使用。
我这个人其实现在不太爱开车了,现在上下班通勤可能更多地会选择公共交通。我的理想 L9 用到现在差不多两年,累计下来也就开了 27,000 公里,我老婆那台 ID3 都开了差不多五万公里了。
我们理想 L9 用车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目前我们还没有小孩,所以平时也就我和我老婆两个人用车,但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就可能会满载了。
Laven:
沈先生呢?在你看来问界 M9 是一台怎样的车?
沈先生:
我使用下来五个月了,我总结下来认为问界 M9 是一辆驾驶省心、安全放心、家用舒心、商用有心的车。
说到它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我太太喜欢,哈哈。
我家里还有一辆比亚迪的纯电车,之前我开的是沃尔沃。
之所以决定换车,主要是因为那台沃尔沃的使用年限已经比较长了,而且我们现在经常会去露营、骑行之类的,为此购置了不少装备,每次把这些东西往沃尔沃里塞的时候,就感觉车子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空间有些不够用了。所以就想着换一辆更大的车,这样出去玩的时候,装载物品也能更方便些。
另外,考虑到家里既有小孩又有老人,六座的车刚好能满足全家一同出行的需求。不管是三个人开着出门,还是两个人日常出行,又或者五六个人一起乘坐,它都能轻松应对,非常实用。
对方的车是怎样的
Laven:
现在我们互换一下,你们觉得对方的车是一款怎样的车?
沈先生:
我在买车之前也对比了一些车,理想 L9 也是我重点去看去试驾的车型。
当时试驾完理想 L9 后,我感觉它确实挺不错的,大沙发大彩电大冰箱。但我太太试过问界 M9 之后就直接下订了,她可能觉得问界 M9 更契合我们家的使用场景,因为我们家是有一些商务需求。
理想 L9 太家庭了,座椅坐的确实是很舒服,但是总感觉商务需求差了一点。
于先生:
我在买车的时候一开始是想买沃尔沃 V90CC 的顶配车型。不过因为我们买了 ID3,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电车其实更适合我,所以最后没选沃尔沃就选了理想。
问界 M9 出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也没怎么去关注过它,一直到今年我才去试驾了一下。我觉得问界 M9 跟理想 L9 的定位不同,它整体的商用气息太浓重了。
我跟沈先生在这方面可能不太一样,我家里对商务用车的需求比较少,要是偶尔有商务需求,大概率就直接开 GL8 出门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理想车上一些独具巧思的小设计。比如它没有断点的星环灯;它的 A 柱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偷轻」的感觉;它的门板采用了包边的设计,每次我下车的时候都不会蹭到裤腿。
当然,问界 M9 也是一辆不错的车,但它可能不太适合我。
Laven:
你们觉得问界 M9 偏商务属性的地方在哪?
于先生:
我觉得问界 M9 整体偏商务属性的地方在于它整个车的造型,理想的造型没有往商务方面去靠拢了。
比如问界 M9 有定制的双色车漆,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和迈巴赫比较相似。
沈先生:
确实是这样。
我们最终买的颜色就是在展厅看到的蓝白双拼,而且我们还配了 22 寸的大轮胎,这样搭配起来让这台车看上去就有一定的豪华感。
刚才于先生提到了理想 L9 车上一些独具巧思的小设计,其实问界 M9 也有一些类似的巧思设计。比如它的零重力座椅、副驾可以放倒的功能、隐私声盾。我觉得这些方面都还挺不错的。
为什么会买它们?
为什么不买纯电
Laven:
沈先生,你刚提到问界 M9 是你的第二台新能源车,之前你还有一台比亚迪的电车。你为什么在买问界 M9 的时候没有选择纯电版本?
沈先生: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开电车,开蔚来开特斯拉的都有。平时节假日出行,他们总是要在路途中去换个电或者去充个电。这种场景是我不能接受的,可能是我之前一直开油车养成的习惯吧,我就想着,如果是四五个小时的路程,那最好一路直达目的地。
之前有一次我们去大明山,当时是冰天雪地的环境,我就感觉电车的续航里程一下子会掉挺多的,但油车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
所以我当时选车首先想要的就是四驱的油车,其次就是希望有电吸门,这样的话到了很冷的地方也不会出现门打不开的情况。
正好问界 M9 就符合我的这些要求,而且就像于先生之前提到的那样,它还可以用电,这样一来用车的成本也很经济实惠,日常使用就在家里充电,出游的时候就加满一箱油。
我现在基本上是一个月开一箱油,还是会去刻意地烧点油,让油品保持循环。
Laven:
于先生呢,理想现在还没有纯电系列的车型,你当时有考虑过其他的纯电车吗?
于先生:
MEGA 上市的时候,我是首批预订的车主,但 MEGA 公布价格以后我却没有转定。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超充环境不是很好,比如我们广西一直到今年四五月份才有了第一个超充桩。
因为如果要开车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纯电车充满电的话,很可能也就只够单程使用了。要是我正好赶时间,开着一台能用油的车,那一脚油门下去,就能比较顺利地往返了。可要是开纯电车,在没有超充桩的情况下,充电最起码得等上 40 分钟甚至更长,这个时间其实是浪费掉了。
不过在超充体系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以后我还是会考虑纯电的车型,因为我一直觉得纯电就是未来。
买车时的考虑因素
Laven:
哪些因素是你们在买车的过程中起到关键决策作用的?
沈先生:
我觉得价格肯定是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其次就是智驾。就像于先生前面提到的,电车代表着现在和未来,在我看来,智驾也是代表着未来的。
说实话,我在今年四五月份去试驾理想 L9 的时候,它的智驾系统给我的整体感觉并不是特别成熟。在试驾经过某些路段的时候,我发现这个智驾系统还是存在一点小问题的。不过后来呢,听我那些开理想 L9 的朋友们反馈说,现在经过系统升级之后,使用体验已经比之前好了许多。
我去试驾问界 M9 的时候,销售当时给我试了一下全程的智驾。那会儿还没有 ADS 3.0,是 ADS 2.0 的版本,当时我体验下来感觉还挺不错的。但实际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 ADS 2.0 其实还是存在不少小毛病,不过这是没办法的,毕竟智驾属于新事物,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后来升级到 ADS 3.0 之后,各方面的表现我就觉得好多了。
除了价格和智驾这两点之外,我还会考虑商务需求和车辆的安全性。我之前看过一些问界 M9 的测评,感觉它在安全方面的表现还可以,好像车身挺硬的,碰撞性能力还蛮强的,再加上它有主动安全系统。因为我们家这辆车平时使用的人比较多,我和我太太会开,有时候我父亲偶尔也会开一开。我父亲年纪大了,所以我更希望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强一点。
总结下来排在比较前面的考虑因素,那就是安全和智驾这两项了。
说实话,现在让我开油车,我就感觉开起来好费劲,现在对车的要求是最起码也要有 L2 以上的自动驾驶能力。就比如前两天早上,我有个会议给忘了,当时正在开车,但我那天开的是比亚迪,然后一路上就手忙脚乱的。如果当时开的是问界,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窘况了。
所以我如果要把比亚迪卖掉再买一辆车,我就一定会考虑它的智驾能力,其他的因素都可以往后放一放。
Laven:
你的比亚迪是什么车型?
沈先生:
是一辆纯电海洋网 E 系列的车,买了也不是很久,大概三四年吧。
于先生:
我也认同沈先生说的那句话,如果现在让我回去再买一辆纯燃油的车,大概率我是不会再考虑了。不过我可能会再买一辆玩乐属性的燃油车,比如马自达的小敞篷,或者是排量在 V6、V8 以上那种高阶的、充满玩乐属性的燃油车,因为我还是对机械这方面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要是日常出行使用,我一定不会再去买油车了。
我之前开的是凌志 ES300h,这台车是在 2014 年入手的,一直开到 2022 年才换车,用了 8 年的时间,后来就换成了理想 L9。
在买理想 L9 之前,我偶尔也会开一开家里那台 ID3。当时我就挺纳闷的,为什么一台价格十七万电动车,它的质感居然比我那台四十多万的雷克萨斯还要好?我印象中,八年前刚开雷克萨斯的时候,体验真的挺不错的,它是混动车型,起步的时候特别轻盈,当时感觉是很棒的。可谁能想到,到了 2022 年的时候,一辆十几万的电动车,品质方面竟然都超过了雷克萨斯。
我使用 ID3 大概半年之后,就越发觉得电动肯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了,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再出现一种比电动更优越的驱动形式了。电动车整体的使用感受确实非常好,很契合我们家庭的使用场景,也特别适合在城市里代步出行。
就像沈先生刚刚提到的价格问题一样,电车的使用成本是真的很低。现在开电车的话,跑一千公里,可能充电花个一百多块钱就足够了,这能帮我们节省很多用车成本。
这些因素都是我在选车的时候会着重考虑的。如果要给它们排序的话,我首先看重的是车的动力形式,其次就是智能驾驶这方面了。
于先生:
我对智驾一直挺关注的,智驾刚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它挺「傻」的,就只能在高速上使用。不过,我记得后面有一次开着理想车长途出行,从南宁直接开到广东的一个海边,全程有 400 多公里,我当时一口气就开过去了。要知道平常我开车,开个两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但那次我连着开了四个小时直接就到目的地了,这一路上 80% - 90% 的路程都是靠着智驾帮我开的,那种体验非常好。
后面城市的辅助驾驶也慢慢出来了,也就是城市 NOA。就像沈先生说的那样,在市区道路上,智驾也能开始代替我来驾驶了,所以后面随着技术逐步更新,我在城市里面也开始敢用智驾功能了。
说实话这对我特别实用,我住在郊区,上下班路程比较远,开车上班每天来回要花差不多两个小时。要是车能帮我解决一个小时的驾驶问题,那会让我觉得所花的钱特别值得。
不过现在它还是有一些缺陷的,不管是华为 ADS 3.0,还是理想最新的技术,现阶段都还不是非常成熟,还不能百分之百代替人类驾驶。一方面是它的算力还达不到很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是从法规层面来讲,目前还不允许完全的自动驾驶。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在未来,自动驾驶会实现的。
我是两年前买的车,这期间车的硬件也没怎么升级,新款就升级了一个车机芯片,我这台还是 8155 的芯片。不过即便如此,到现在为止,我的车依然能体验到最新的智驾,我觉得这就挺好了。
还有一点是在 2022 年的时候,我感受到这台车的质感并不像一台 40 万的车,它像一台 80 万的车,开起来比宝马 X5 舒服多了。就拿动力来讲,宝马 X5 一脚油门踩下去,可能要等 0.5 秒动力才会慢慢出来,可理想不一样,因为是电机驱动,一脚电门下去动力瞬间就上来了。更不用说它的空气悬架、降噪隔音这些方面,这些方面都完完全全超过了我们所说的世界大牌。
我订车的时候是第一次试驾理想,试驾完后第二天我跟我老婆商量说换台车吧,然后我就去下订了。
智驾的进步
Laven:
两位刚刚都有提到了智驾这一点,你们有没有看到现在这台车在智驾能力上的一个明显的提升?
沈先生:
我觉得 ADS 3.0 推出之后智驾能力确实提升了很多。比如在 ADS 2.0 版本的时候,每次遇到环岛,智驾会需要我们驾驶员手动接管,但现在过环岛基本上是不需要接管的。
还有以前 ADS 2.0 版本的时候,存在一些感知方面的不足。比如说我家车库要是有个电瓶车,它就不会有提醒,好像不知道旁边有个电瓶车,但现在它的侧面感知做得也很好。
前几天我还试了一下端到端,感觉也挺不错的。车子到了小区后,我们可以让它自己去泊车。
我感觉智驾真的是一直在进步。就像前面于先生说的,车买回来都已经两年了,但它还可以通过 OTA 进行升级,让我们一直感受到智驾的进步,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不错的。
Laven:
你们在用智驾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一些让你们觉得很惊喜或者很失望的地方?
沈先生:
其实智驾就让人很惊喜,但是用习惯了之后,你会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不满意的点,就是我家这辆车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办法识别车库,我也在 App 上提了意见反馈这个问题。它只能去识别车位,但不能识别车库,它没办法自己开到一个车库里面去。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很奇怪,为什么它只有车位这个概念,没有车库的概念。
于先生:
我这辆车刚买回来的时候还不支持城区 NOA,在城区就是普通的 LCC,也就是跟车辅助功能。刚开始用的时候,我感觉它的智能驾驶功能就相当于两岁小孩似的,虽然可以用但是拉不开太大的差距。
在市区里基本上是不可用的状态,它只能在环路跟车。后面它的版本有了一次大更新,据说车辆可以识别红绿灯,能过十字路口了。我有一天心血来潮让它自己通过了一个车流量比较多的路口,当时的感受能用「 amazing 」来形容 。
我第一次感觉到车已经不是我在开了,而是计算机在帮我开,我觉得挺惊喜的,就好像这车突然有了生命一样,那会儿,我觉得它就像是从两岁小孩一下子成长到了五六岁小孩的阶段。
后面随着 OTA 慢慢升级,大模型也上车了,现在我在上班路上基本上有 50% - 60% 的路段可以放心让车自己去开。
智能驾驶的发展,从零到有是一个阶段,从有到好又是一个阶段。
于先生:
整体失望的点就在于它目前还不能代替我们人类去驾驶车辆,还没有达到所谓的自动驾驶阶段。
而且在路况识别方面,也还没有达到真正可用的程度。比如说,要是地面上有个凸起的井盖,或者路面出现比较大的起伏,我觉得我们的车都是大概率识别不出来的。
就因为这个路况识别的问题,之前我开着辅助驾驶的时候,路上有个井盖,车直接就碾过去了,结果把底盘给擦到了,我还特意去查看了一下,底盘确实有了一点点擦伤。
所以它还有很多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Laven:
你们日常使用智驾的频率大概是怎样的?
沈先生:
我太太开车基本上全程都会用智驾,但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开车的,但如果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或者感觉比较累的时候,我也会用智驾。
问界 M9 虽然是一款尺寸很大的车,但开起来感觉挺不错的,驾驶感很强。就像于先生说的那样,它确实比宝马 X5 好开。
于先生:
我使用智驾的频率大概在 50% 左右,我设定好它一到车库就自动寻车位,所以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到。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大概也有一半的情况会用到它。
至于理想 L9 能不能识别车库,我还没试过,因为我平时停车的时候都是直接找车位,还没遇到需要它识别车库的情况。
对比车型
Laven:
你们当时有在买车的时候对比过什么车?为什么最后没有考虑它们?
沈先生:
我对比了蛮多车的 ,因为当时还是考虑买油车,所以像奔驰 GLC、宝马 X5 这类车都去比过。但就像前面于先生提到的那样,这辆车既可以用油也可以用电,这样一来在油费上确实能节省一些。虽说可能实际不一定会省很多钱,但你就会有确实省到了的这样一种感觉。
车上的一些配置,像电吸门、全车座椅按摩、座椅通风等等,我感觉如果要买豪华品牌的车型,价格怎么也得往 80 万以上走了,性价比也确实是一个大家会考虑的因素。
于先生:
我一开始特别想买沃尔沃 V90CC,我特别喜欢那款车。选车的时候也还看了宝马 X5 和沃尔沃 XC90,但沃尔沃 XC90 的价格有点超预算了。
雷克萨斯是我们家特别想让我买的品牌,我们家还是很传统的,一开始就希望我去买辆油车。
特别是在那个时间点,家里人因为都没怎么体验过电车,所以其实并不怎么看好电车。但这才过了两年,情况就不同了,我爸我妈现在都说也要换台电车,他们觉得油车没有我这台车坐着舒服。
就像刚刚沈先生说的那样,理想 L9 的这些配置,如果放到我们能去购买的一些豪华品牌车型里,价格可能不止 80 万,我估计得 100 万了。
所以从性价比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理想 L9 是非常出色的。就像国产手机一样,配置丰富,功能齐全,性价比超高。
第二选择
Laven:
如果不买现在这台车,你们会买什么?
于先生:
当时全尺寸的新能源车是非常少的,如果当时不买理想 L9 ,我可能真的就去买了沃尔沃 V90CC 或者是雷克萨斯 RX450L。
如果放在现在来说,没有理想 L9 这个选项,我可能真的会买一台 MEGA 。
沈先生:
因为我在买车时需要考虑车辆的储物空间,所以当时如果不选择问界 M9 的话,大概率还是会买一辆 SUV 车型。并且由于我之前一直开的是沃尔沃,对这个品牌比较熟悉和认可,因此如果不考虑问界 M9 ,我觉得自己可能会买理想 L9 或者沃尔沃 XC90 。
不过,当时我看的沃尔沃 XC90 极光版价格确实挺高的。
用车体验
Laven:
在用车方面,你们可不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点和不满意的点。
沈先生:
说到对这辆车满意的地方,首先就是它的驾驶体验。虽然这车的尺寸挺大,但开起来驾驶感相当好。
其次是智能驾驶方面,我特别满意的就是自动泊车这个功能。就在上两周,我出去露营的时候,遇到这么个情况,当时在一个停车区域,左右两边都满满当当地停着车,间距特别窄。
我自己的驾龄也挺长了,但当时那样的路况我感觉自己开进去实在是有点困难。我就下车,让它自己去泊车,它能在左右两边都挨得很近的情况下,稳稳当当地开进去,这个体验就特别的好。
不满意的地方是在使用智能驾驶的过程中,它还是会存在一些小瑕疵的。有时候它会要你手动接管,有时候在识别上也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不过我觉得这也挺正常的,这是科技进步的一个过程。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问界 M9 的内饰在使用下来后给人的感觉还不够豪华,我觉得它还可以做得更好。它的座椅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像中央扶手这些地方,我觉得质感可以稍微再升级升级,比如说可以用点纳帕皮的材质。
于先生:
理想 L9 使用下来整体给我的感觉挺不错的,无论是它的质感、驾驶感受,还是能源形式、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等方面,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我可以分享一个小故事。之前我有位领导坐我的车,他看到车上有激光雷达去识别道路的整体情况,他就很好奇,问我这个车是怎么做到,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厉害的程度?从上车开始,他就一直在研究这个事儿。
后面过了大概五个月的时间,他就自己也去买了一辆。他还跟我说,原来咱们国产的车都已经进步到这种程度了,跟他以前开的那些车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让他觉得特别惊喜。
其实他的这些感受也正是我从买车到现在一直以来的切身体会,在使用这辆车的过程中,整体来说都是惊喜的。
不足的地方在于这车的电池不够大,我也经常去露营,每次我把车开到露营的地方,再连接一些露营的设备的话,电量就掉挺快的了。
其实它的电池还可以再大一点,像我的理想 L9 电池现在可能有些衰减了,在市区里开也就跑个 120 - 130 km 左右就要充电了。要是稍微去一趟短途的小露营,那电量基本上很快就耗光了,所以它的电池可以再大一点。
还有一个点就是,和沈先生刚刚说的问界 M9 的内饰情况一样,其实我也挺在意内饰给人的感觉。理想的内饰整体风格是比较精简的,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再考究考究,再升级升级,比如出风口的自动扫风这种功能,它还可以再往上升级一下。
Laven:
你的理想 L9 续航表现怎么样?
于先生:
现在这辆车在城市里大概开个 100 多公里,差不多开到 130 公里的时候,电量就只剩下 20% 了,这时候就得去充电。要是强行把电用完的话,估计能开个 140 - 150 公里的样子。
沈先生:
这台车是增程式的,所以我也没怎么仔细去计算过它满电状态下到底能开多少公里。毕竟平时用车有时候得开着空调或者开暖气,有时候小朋友坐在车上还会看看投影啥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我也就没太刻意去关注它的续航里程了。
不过我感觉它的续航肯定是不会太高的。因为本身是 42 度的电池,然后我又选装了 22 寸的轮胎,这就使得它的续航就又下降了一个等级。
我买车的时候除了电池没有选择升级到 52 度之外,车上其他能选配的配置我都选上了。现在有点后悔当时没选 52 度的电池,当时就觉得反正是增程式的车,就算电不够用了,还可以用油,所以觉得电池容量大小无所谓。可实际用下来发现,我现在差不多两天就会充一次电。
我发现用电车的人好像都有这么个「毛病」,只要看到电量降到 30% 左右,心里就想着得去充电了,甚至电量还有 40% 的时候,也会觉得反正充电桩插一下也不麻烦,就有一种想要充电的执念在心里。
所以如果再给我选一次的话,我会选择把电池升到 52 度。
Laven:
再给你一次选择,你会选纯电车吗?
沈先生:
我不会。
我觉得家里面现有的配置,一辆电车和一辆油车,这个是最好的。因为我不喜欢出去充电,我觉得很麻烦。
本内容整理自播客节目「42Talk」
转载请注明来自先锋汽车产业园,本文标题:《理想 L9 和问界 M9 怎么选?|42Talk Vol.25 文字版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